您所在的位置: 首 页 > 实验室安全 > 在线学习 > 正文 在线学习
    兽医实验室人员常用技术知识点(二)
    发布者: 来源:  日期:2021-03-26

    兽医实验室人员常用技术知识点(二)

    2013-03-12 14:36:20 来源:阳光畜牧网--河北省畜牧兽医局 浏览:114次

    一、兽医免疫学及微生物学基本知识

    170、免疫是指动物机体对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异物进行识别、排斥和清除的过程,即“识别异己”和“排斥异己”的反应,以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相对平衡和稳定。

    171、动物机体的免疫有天然的、非特异性的先天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具有特异性的获得性免疫两大类。

    172、非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就具有的天然免疫力,故又称先天性免疫。

    173、获得性免疫分为天然自动免疫、天然被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4个类型。

    174、将免疫血清或自然发病后康复动物的血清人工输入未免疫的动物,使其获得对某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称为人工被动免疫。

    175、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组成。

    176、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部分。

    177、免疫活性细胞指受到抗原刺激后特异地识别抗原并发生免疫反应的一类细胞,具有免疫潜能,又称免疫致敏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大群。

    178、T细胞是具有免疫活性的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执行细胞免疫。

    179、B细胞是在非胸腺依赖区由多能干细胞分化增殖产生的免疫活性细胞,执行体液免疫。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逐级分化成浆母细胞、浆细胞。浆细胞能够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即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

    180、免疫球蛋白可分为IgG、IgA、IgM、IgD、IgE五大类。动物体内首先出现的免疫球蛋白是IgM,但消失较快;IgG是哺乳动物血清中占比最大的、最重要的免疫球蛋白。

    181、IgG是唯一可以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亦是抗毒素的主要免疫球蛋白,能中和毒素使其失去活性。

    182、IgG与抗原结合能出现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和中和反应。

    183、IgG经木瓜酶水解断裂为三个大小相似的断片。其中两个断片可与抗原结合,称为抗原结合片断(Fab段),另一断片可结晶,称为结晶片断(Fc段)。

    184、抗体初次应答具有的特点是抗体含量低、维持时间短。

    185、抗体再次应答的特征是有短暂阴性期、抗体峰值高且维持时间长。

    186、抗原具有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反应原性指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的特性。

    187、补体是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一组不耐热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188、疫苗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包括活苗和灭活苗、联苗与多价苗、寄生虫疫苗、类毒素、亚单位组份苗和基因工程苗等。

    189、疫苗佐剂的分类及常用佐剂:

    1)不溶性铝盐类佐剂,主要是氢氧化铝胶,其次是明矾及磷酸三钙等。

    2)油水乳剂佐剂,此类佐剂最著名的有弗氏佐剂。

    3)蜂胶佐剂,蜂胶是蜜蜂采自柳树、杨树、栗树和其他植物幼芽分泌的树脂,并混入蜜蜂上颚腺分泌物,以及蜂腊、花粉及其他一些有机与无机物的一种天然物质。

    4)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佐剂,如结核杆菌,破伤风类毒素和分枝杆菌细胞壁的一些成分等。

    5)人工合成佐剂,如海藻糖合成衍生物等。

    6)其他类型佐剂,如免疫刺激复合物佐剂、细胞因子类佐剂、非离子阻断共聚物表面活性剂佐剂、核酸及其类似物佐剂和左旋米唑佐剂等。

    190、活苗与灭活苗的优缺点:

    1)活疫苗优点:

    类似自然感染过程,在机体内可复制增殖,免疫作用时间长,一次免疫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免疫效果牢固,可形成局部和全身免疫;除注射接种外,可采取自然感染的途径(如口服、喷雾等)进行免疫。

    2)活疫苗缺点:

    不稳定,不易于保存和运输;易受光和热影响;疫苗容易受到不利因子的污染;受循环抗体、病毒等因素影响,所有干扰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的因素,都可引起疫苗免疫失败;在体内有毒力返祖或返强的潜在危险。

    3) 灭活疫苗优点:

    稳定,易于保存和运输;不受循环抗体影响;安全性好,能杀灭任何可能污染疫苗的生物因子。

    4)灭活疫苗缺点:

    在疫苗灭活过程中可能损害或改变有效的抗原决定簇,需多次注射,并要进行加强免疫;产生免疫效果维持时间短,不产生局部抗体;只能通过注射方式(通常为肌内注射) 接种。

    191、疫苗的运输和储存应防止高温、暴晒和反复冻融。

    192、疫苗运输与保存应注意事项:

    疫苗运输时应注意包装严密,尽量缩短运输时间。疫苗由于种类不同,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对其温度要求也不相同。疫苗在运输和保存中应避免强光、曝晒、高温造成损坏。应使用正规疫苗运输工具,或装入有冰决的保温瓶或桶内将疫苗运到目的地。途中避免日晒或其他高温。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灭活疫苗,最适宜的温度为:2-15,长期保存温度为2-8;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的保存温度为:- 15,可保存一年。具体情况应仔细阅读各种疫苗的说明书。瓶口开封后的疫苗不能再保存,特别是弱毒疫苗。

    193、免疫程序的内容及要素:

    免疫程序内容要包括疫苗接种时间、接种方法、使用剂量、间隔时间、接种次数等,依据动物品种、年龄、疫苗种类等要素进行制定。

    194、免疫程序的制定依据:

    1)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及其规律。

    2)根据畜禽的种类、用途、饲养管理条件、畜禽及其产品上市的旺季。

    3)母源抗体的水平。

    4)疫苗的种类、性质、免疫途径及免疫期。

    195、属于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是衣原体、支原体、病毒。

    196、核酸是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197、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菌血症系指细菌侵入到机体血液中但全身无中毒症状;败血症系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脓毒血症系指机体发生败血症,并伴有多发性脓肿且病程较长。

    198、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199、革兰氏染色法经过乙醇脱色、复染步骤后,革兰氏阴性菌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现蓝紫色。

    200、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分枝结核杆菌等。

    201、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布氏杆菌等。

    202、大部分细菌生长的最适pH是7.2~7.6。

    203、单个细菌是肉眼看不见的,但细菌的群体(菌落)是肉眼可见的。

    204、光滑型菌落的菌落性状为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205、不是所有的细菌都具有致病性。

    206、细菌的荚膜成分常常是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之一。

    207、细菌芽胞对外界不良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细菌繁殖体强得多。

    208、炭疽杆菌为致病菌中最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在感染的动物体内时,形态上通常是有荚膜、无芽胞。

    209、炭疽杆菌在动物体外可形成芽孢,其芽孢的抵抗力很强,在动物、尸体及其污染的环境和泥土中存活多年。

    210、由于炭疽杆菌能在体外形成芽胞,所以炭疽病死畜一般不能进行剖检。

    211、鸡马立克氏病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为琼脂扩散试验。

    212、酵母为真菌的一种,属于真核微生物。

    213、显微镜观察结核杆菌需用抗酸染色法染色,可用于初步诊断。

    214、典型的支原体菌落呈荷包蛋样。

    215、大肠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红色菌落,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216、典型的大肠杆菌菌落的性状为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217、引起断奶仔猪水肿病的病原体是大肠杆菌。

    218、引起鸡白痢的病原体是沙门氏菌。

    219、引起禽霍乱的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

    220、能引起羊流产的流行性病原有布氏杆菌、沙门氏菌、焦虫等。

    221、猪喘气病的病原是猪肺炎支原体。

    222、支原体能进行人工培养。

    223、动物病原性细菌的培养温度大多数为37

    224、培养基是指由人工方法配合而成的营养基质,专供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别、研究和保存菌种用的混合营养制品。 

    225、制备细菌培养基的一般程序:

    称量、加热、溶解、调酸碱度、过滤、灭菌、分装。

    226、细菌培养基按照用途可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厌氧培养基。

    227、对怀疑为细菌性传染病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时,采集的样品应分别放入灭菌容器内或灭菌塑料袋内贴上标签,立即冷藏运送到实验室,若不能立即运送可以暂时冻结处理,以免被杂菌污染,但冻结时间不宜过长。

    228、细菌类疾病的诊断步骤:

    1)细菌的检验、形态检查:

    取致死畜禽的组织或血液制成血液涂片或组织触片,经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对于一些具有特征形态的病原体,可鉴别。

    复染色法:如革兰氏染色法。

    2)细菌的分离培养:

    细菌的分离:用人工培养方法将细菌从病料或某一个菌落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中培养分离出来,称细菌的分离。

    细菌的生长表现: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成菌落,应观察其大小、形状、颜色、透明度、隆起度、湿润度、光滑度、有无溶血情况等;细菌在液体培养基内呈扩散生长,表现为浑浊、沉淀、形成菌环、细菌膜等。

    3)细菌的生化试验:通过生物化学方法细菌的代谢产物进行测定,用来区别和鉴定细菌的种类。

    4)动物试验:将细菌接种于动物,通过动物的症状、病理变化、染色、细菌培养、生物化学实验、免疫学技术,用来检验细菌。

    5)免疫学诊断: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

    229、 炭疽病的微生物学诊断方法:

    疑似炭疽死亡动物的尸体,应尽快自末梢血管(耳尖、尾尖等)采血,涂片染色镜检,取血后应立即用烙铁将创口烙焦,以止血封口。由于病尸体内的炭疽杆菌暴露于空气中,接触了氧,气温又不适宜其生长时,就会形成芽孢,所以尸体严禁剖检。

    1)涂片镜检 取标本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发现有荚膜的呈竹节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结合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陈旧病料可以看到“菌影”,确诊须做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

    2)分离培养 取病料接种普通琼脂或血液琼脂,37培养18-24h,观察有无典型的炭疽杆菌菌落,同时革兰氏染色镜检。

    3)动物试验 将待检材料或培养物用生理盐水做适当稀释和磨匀后,皮下注射小鼠0、1-0、2ml,如为炭疽,多在18-24h因败血病死亡。剖检可见注射部位皮下胶样水肿,脾脏肿大。取脏器涂片镜检,如发现有荚膜竹节状大杆菌,可确诊。

    4)血清学试验 常用炭疽环状沉淀试验(Ascoli氏反应)。方法是:在一支小玻璃管内把疑为炭疽病死亡动物尸体组织的浸出液与特异性炭疽沉淀素血清重叠,若二液接触面产生灰白色沉淀环,即可诊断。

    230、病毒是最小的微生物,其结构简单,表现为无完整的细胞结构,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作为遗传物质。核酸属于DNA病毒的有伪狂犬病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细小病毒、圆环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痘病毒等。核酸属于RNA病毒的有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猪蓝耳病病毒、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禽白血病病毒、法氏囊病毒、狂犬病病毒等。

    231、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体内复制。

    232、病毒复制过程的一般顺序是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

    233、包涵体是某些细胞受病毒感染后出现的特殊斑块结构。

    234、病毒的培养方法和特点:

    1)动物接种:病毒经注射、口服等途径进入易感动物的体内后可大量增殖,并使动物产生特定的反应。其优点是操作方便易行,缺点是受机体免疫力的影响,常需要用无菌动物。常用于分离、增殖病毒,疫苗效力试验,疫苗和抗血清的生产。

    2)鸡胚培养: 一般用9-12日龄的鸡胚,分别接种于卵黄囊内,羊膜腔,尿囊腔等部位。病毒生长的标志为鸡胚死亡、畸型和出血。用于病毒分离与疫苗生产。

    3)组织培养:在离体活细胞上培养病毒的方法

    4)组织块培养:取组织片(如一段胎儿气管或一小块鼻黏膜)进行培养。

    5)细胞培养:病毒感染细胞后,大多数引起细胞病变,称为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表现为细胞变形,胞浆内出现颗粒化,核浓缩、核裂解等。

    235、观察病毒的常用方法是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236、病毒的血凝与血凝抑制实验属于凝集试验。

    237、无囊膜的病毒有口蹄疫病毒、圆环病毒、细小病毒等。

    238、可以引起怀孕猪流产的病原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圆环病毒、布氏杆菌等。

    239、口蹄疫病毒主要感染偶蹄兽。

    240、口蹄疫病毒的分型及其对温度抵抗力特点:

    口蹄疫病毒有7个血清型,分别命名为O、A、C、SAT1、SAT2、SAT3以及亚洲1型。各型之间几乎没有交叉免疫力,同一型之间又有不同的亚型。我国流行的主要有O、A、C型。口蹄疫病毒在低温能长期保存,但易被热灭活。

    241、口蹄疫病毒可感染的动物种类多达33种,但以偶蹄动物的易感性较高,从易感性的高低顺序排列为黄牛、牦牛、水牛、绵羊、山羊、骆驼和猪。

    242、鸡新城疫病毒接种鸡胚的部位是绒毛尿囊腔。

    243、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能导致感染鸡发生免疫抑制。

    244、具有凝集鸡红细胞特性的病毒有禽流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等。

    245、疯牛病(牛海绵状脑病)的病原是朊病毒,它本质上不是传统意义的病毒,它没有核酸,是有传染性的蛋白质颗粒。

    246、机体内病毒感染的表现形式和结果由病毒、机体和环境条件三者的综合作用决定。

    247、病毒的血凝现象及其在诊断上的重要意义:

    许多的病毒表面有血凝素,能与鸡、豚鼠的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而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简称病毒的血凝现象。当加入与病毒相特异的抗体时,则抑制了病毒凝集红细胞的特性。例如:用于诊断鸡新城疫、禽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248、病毒鉴定的常用方法:

    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病毒的红细胞凝集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荧光抗体试验、免疫酶标记技术和免疫扩散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基因序列分析。

    249、鸡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步骤:

    1)病料的采集和处理:可采集病鸡呼吸道分泌物、脾脏、血液、脑组织,按1:5的比例加入灭菌的生理盐水或缓冲液,用研磨器将组织研碎制成20%的悬液,反复冻融2-3次,5000r/min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用灭菌滤器过滤除菌或加抗生素杀灭病料中杂菌。

    2)分离培养:将处理好的病料经尿囊腔接种9-11日龄无母源抗体的鸡胚,37孵育,每天照蛋2次,弃除24小时内死亡胚,收集24 -96小时死亡胚,96小时内未死亡胚取出。

    3)收集鸡胚尿囊液采用血凝试验检查是否有血凝活性,对有血凝活性分离物应用标准的抗新城疫病毒,采用血凝抑制血清学试验对病毒进行鉴定。

    确定为新城疫病毒后对病毒的致病性做进一步鉴定----致病性试验。

    250、 在一定时间内能使特定动物发生半数死亡的最小微生物量或毒素量,称为半数致死量(LD50)。

    251、 在一定时间内能使特定动物在感染后全部死亡的最小微生物或毒素量,称为最小致死量。

    252、 在一定时间内能使特定动物发生半数感染的最小微生物量或毒素量,称为半数感染量。

    253、热空气灭菌法常用温度和维持时间是1602-3小时。

    254、干烤灭菌法常用温度和维持时间1602-3小时。

    255、高压蒸汽灭菌采用的温度和时间是12115-20分钟。

    256、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强,所以湿热的灭菌效果更好。

    257、消毒剂对动物机体细胞和微生物都有毒性。

    258、巴氏消毒法:

    利用高温杀死物品中的病原菌或一般杂菌,同时又不致严重损害食品质量。加温61-63加热30min,或71-72加热15-30s,然后迅速冷却到10左右,可将其中的非芽孢病原菌杀死。常用于葡萄酒、啤酒及牛奶等食品的消毒。

    259、影响血清学试验的因素:

    1)电解质:为了促使沉淀物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生理盐水或各种缓冲液(PBS)作为抗原和抗体的稀释液或反应液。但电解质的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出现盐析现象。

    2)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抗原、抗体分子运动速度越快。适宜的温度可增加抗原、抗体活性及相互接触的机会,如凝集和沉淀反应通常在37水浴感作。

    3)pH:血清学试验要求在一定的pH下进行,常用的pH值为6~8,过高或过低,均可使已结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重新解离。若pH降至抗原或抗体的等电点时,会发生非特异性的酸凝集,造成假象。

    4)振荡:适当的机械振荡能增加分子或颗粒间的相互碰撞,加速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但强烈的振荡可使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

    5)杂质和异物:试验介质中如有与反应无关的杂质、异物(如蛋白质、类脂质、多糖等物质)存在时,会抑制反应的进行或引起非特异性反应,故每批血清学试验都应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试验。

    260、免疫血清学检测技术包括免疫非标记技术和免疫标记技术。免疫非标记技术主要包括凝聚性反应(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病毒中和试验、毒素中和试验);免疫标记技术包括标记荧光素、酶分子、金属颗粒、乳胶颗粒、放射性同位素等。

    261、凝集试验是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团块的试验,分为直接凝集试验与间接凝集试验。参与的抗体主要为IgG、IgM。凝集试验可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优点是操作简便。

    262、直接凝集试验与间接凝集试验的区别:

    1)直接凝集试验是颗粒性抗原与凝集素直接结合并出现凝集现象的试验。按操作方法可分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

    2)间接凝集试验是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在不溶性颗粒载体的表面,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出现的特异性的凝集反应。间接凝集试验敏感性高,比直接凝集反应敏感2-8倍。

    二、动物传染病及流行病学调查基本知识

    263、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264、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

    265、动物传染病的主要发展阶段为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发病期)和转归期。

    266、垂直传播是从亲代到其子代之间的纵向传播形式,传播途径包括:胎盘传播、经卵传播和产道传播。如:猪瘟、禽白血病、鸡白痢等。

    267、隐性感染是指动物已经感染病原但未有临床症状。

    268、外表健康,但经过病原学检测为阳性的动物,该动物是带毒动物。

    269、传染源是指在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

    270、疫源地是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

    271、SPF动物是指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272、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动物长期或终生带毒、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

    273、在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根据在一定时间内发病率的高低和传播范围的大小(即流行强度),可分为四种表现形式:

    1)散发性:发病数目不多,在一个较长时间里只有个别的零星发生,称为散发。

    2)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地区或畜禽群中,发病动物的数量较多,但传播的范围不大,带有局限性传播的特征。

    3)流行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禽群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一个相对名词。

    4)大流行性:发病数量大,流行的范围可达几个省甚至全国或几个国家。274、死亡率是指某病病死数占某种动物总头数的百分比。

    275、动物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276、动物检疫是对动物及其制品进行疫病检查。通过动物检疫,对可疑或已证实的疫病对象实行强制隔离,或作出适当处理,目的是防止动物传染病的传播,保障畜牧业生产和人民健康。

    277、终末消毒是指疫点最后一头(只)病畜(禽)痊愈或死亡后,在疫区解除封锁前,为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

    278、马属动物不会感染口蹄疫。

    279、结核杆菌病的特征是渐进性消瘦和多种组织器官形成特殊结节。

    280、猪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科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猪喘气病。

    281、伪狂犬病其特征为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但是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可有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统症状。

    282、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

    283、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临诊特征是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成年动物的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等处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幼龄动物多因心肌炎使其死亡率升高。

    28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变异株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285、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感染家禽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本病春季多发。

    286、新城疫的典型病理变化:

    出血和坏死,尤其以消化道和呼吸道最为明显。腺胃乳头和乳头间有出血点,或有溃疡和坏死,肌胃角质层下也常见有出血点,气管、直肠粘膜多见出血。

    287、新城疫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

    288、新城疫的自然感染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其次是眼结膜,也可经外伤及交配传染。

    289、鸡新城疫病的流行特点: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在春初、秋冬季节变换时易发。流行时以鸡易感性最高,鸽子、鹌鹑、鹦鹉、火鸡、鹅、鸭、鸵鸟等都可感染发病。其中鸽子和鹦鹉对本病的流行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病死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健康鸡接触病鸡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等,通过呼吸道、眼结膜以及消化道感染发病。

    290、猪瘟临床剖检的特征性病理变化:

    体表有紫斑或出血点,淋巴结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变,脾脏出血性梗死,盲肠、回肠、结肠内形成纽扣状肿胀,肾脏表面有针尖状出血,严重时呈麻雀卵样变化,膀胱粘膜有针尖状出血。

    291、炭疽的特征病变:

    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良,败血症变化,脾脏显著肿大和皮下、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性胶样浸润。

    292、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包括:

    病禽和健康禽直接接触传播、病毒污染物和健康禽间接接触传播两种。家禽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禽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都能成为间接接触传播的媒介,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

      293、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点: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普通流感病毒相似,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但在冬季和春季容易流行,因此禽流感病毒在低温条件下抵抗力较强。各品种和不同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传播快,其致死率可达100%。

    294、牛结核病的流行特点:

    本病奶牛最易感,其次为水牛、黄牛、牦牛。人也可被感染。结核病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随鼻汁、痰液、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健康牛可通过被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等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

    295、牛结核病以肺结核、乳房结核和肠结核最为常见。

    296、马传染性贫血病的特征性临床症状:

    临床反复发作,呈现发热并伴有贫血、出血、黄疸、心衰、浮肿和消瘦等症状。

    297、能引起母猪流产、死胎的主要疫病:

    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日本乙型脑炎、布鲁氏菌病、猪弓形虫病等。

    298、能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

    1)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喘气病);

    2)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胸膜肺炎);

    3)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猪肺疫);

    4)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5)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肺炎、胸膜炎);

    6)链球菌(引起育肥猪咳嗽、肺炎);

    7)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引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8)猪圆环病毒(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皮炎与肾病综合征、呼吸道疾病等);

    9)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猪上呼吸道炎症);

    10)伪狂犬病病毒(引起育肥猪呼吸道症状)。

    299、能引起鸡产蛋下降的主要疫病:

    减蛋综合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鸡非典型新城疫、鸡肿头综合征、禽流感、禽脑脊髓炎、禽痘、败血霉形体、传染性鼻炎和禽霍乱等。

    300、能引起奶牛流产的主要疫病:

    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弧菌病、病毒性腹泻、传染性气管炎、霉菌性流产、衣原体病、李氏杆菌病、流行性热、滴虫病、肉孢子虫病、新孢子虫病等。

    301、马立克氏病在临床上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皮肤型。

    302、猪口蹄疫的主要临床症状:

    潜伏期2~8天左右。病初体温升高到4142,精神和食欲不振、流涎,唇内面、齿龈、舌面、蹄部、乳房发生大小不等的米黄色水泡,局部红肿、疼痛、破溃后出血,蹄壳脱落,水疱破裂后形成红色糜烂。

    303、猪口蹄疫的主要病理变化:

    1)在口腔、蹄部有水疱和烂斑;

    2)心脏病变、心包膜有弥漫性及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虎斑心)。

    304、口蹄疫的流行病学特点(从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论述):

    1)易感动物主要是偶蹄动物,包括牛科动物(牛、瘤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猪及所有野生的反刍和猪科动物,驼科动物(骆驼、单峰骆驼、美洲驼、美洲骆马)亦可感染但易感性较低。

    2)传染源主要为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感染动物呼出物、唾液、粪便、尿液、乳、精液及肉和副产品均可带毒。康复期动物可带毒。

    3)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伤口感染病毒,通常以直接或间接接触(飞沫等)方式传播,或通过人或犬、蝇、蜱、鸟等动物媒介,或经车辆、器具等被污染物传播。如果环境气候适宜,病毒可随风远距离传播。

    305、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又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引起的,以母猪繁殖障碍、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仔猪呼吸综合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按临床表现不同,猪蓝耳病分为经典猪蓝耳病和高致病性蓝耳病。

    306、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病性传染病。以高度接触性传播、全身出血、肺部实变和母猪繁殖障碍为特征,仔猪、育肥猪和成年猪均可发病和死亡,其中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307、小猪伪狂犬病的临床诊断特点是发热、运动失调、呕吐、腹泻、痉挛死亡 。

    308、猪痢疾是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其病变特点是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或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 

    309、猪瘟持续性感染表现为妊娠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后不表现症状,但病毒能通过胎盘传染于胎儿,引起死胎、流产、早产或产出体弱仔猪。

    310、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原的特点是血清型众多,型与型之间的交叉保护力低。

    311、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特征病变是喉头和气管粘膜充血、出血,干酪样伪膜将气管堵塞。

    312、引起仔猪黄痢的病原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而引起仔猪水肿病的病原是产志贺样毒素大肠杆菌。

    313、猪肺疫急性型的病理变化是全身性出血和纤维素性肺炎。

    314、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是蚊虫传播、有季节性。

    315、初产母猪感染猪细小病毒后,主要临床症状是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病弱仔猪)。

    316、当发生猪传染性胃肠炎时,死亡率最高的是10日龄以内仔猪。 

    317、鸭瘟的特征性临床症状是头颈部肿大、两脚麻痹。 

    318、犬细小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有肠炎型和心肌炎型。  

    319、貂病毒性肠炎的特征性病变是小肠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或出血性炎症。  

    320、猪蛔虫最主要的致病作用是夺取宿主营养。  

    321、贝氏莫尼茨绦虫虫卵的鉴别特征是近似四角形,卵内有梨形器,内含六钩蚴。   

    322、莫尼茨绦虫可感染羔羊。

    323、预防伊氏锥虫病最实用的措施为消灭媒介昆虫(虻及吸血蝇类)。

    324、伊氏锥虫病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粪便中检出虫体,治疗伊氏锥虫病的药物是甲硝唑。

    325、口蹄疫诊断举例:

    1)疑似口蹄疫病例,以下病原学检测方法任何一项阳性,可判定为确诊口蹄疫病例:间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阳性(ELISA OIE 标准方法 );RT-PCR试验,检测阳性(采用国家确认的方法);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测阳性;病毒分离,鉴定阳性。

    2)疑似口蹄疫病例,在不能获得病原学检测样本的情况下,未免疫家畜血清抗体检测阳性或免疫家畜非结构蛋白抗体ELISA检测阳性,可判定为确诊口蹄疫病例。中和试验,抗体阳性;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阳性;非结构蛋白ELISA检测感染抗体阳性;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抗体阳性。

    326、某农村养猪户送来3月龄左右病猪两只,外观可见腹部皮肤有紫斑,四肢末端皮肤有黑色结痂。具主述该猪病程有20d左右,消瘦,体温40.0左右,食欲时好时坏,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耳、腹部、背部等处皮肤有出血斑块,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该病可能是猪瘟。死亡后剖解可能出现回盲瓣出现纽扣状溃疡,病料应采集脾脏,快速诊断需进行RT-PCR诊断,预防常用猪瘟兔化弱毒脾淋苗,正常免疫接种的剂量是2头份,免疫程序是20、60日龄各一次。

    327、某猪场3日龄仔猪发病,主要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黄色水样稀粪,内含凝乳块,随后仔猪脱水昏迷死亡。剖检可见小肠黏膜充血、出血,胃内有凝乳块,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可能的疾病是仔猪黄痢,用于检测的最佳病料是小肠前段内容物,细菌分离首选的培养基是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328、奶牛,分娩正常,产后当天出现不安、哞叫、兴奋,不久出现四肢肌肉震颤、站立不稳、精神沉郁、感觉丧失,体温37。最可能发生的疾病是生产瘫痪,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低血钙,最适宜的治疗原则是补充钙剂。

    329、某猪群,部分3~4 月龄育肥猪出现消瘦,顽固性腹泻,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剖检死亡猪在结肠壁上见到大量结节,肠腔内检获长为8~11mm 的线状虫体。可能发生的寄生虫病是食道口线虫病,治疗该病可选用的药物是左旋咪唑。

    330、某猪场的一批5 月龄育肥猪,体温和食欲正常,但生长缓慢,个体大小不一,经常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剖检见肺部尖叶、心叶、膈叶前缘呈双侧对称性肉变,其他器官未见异常。该病最可能的病原是肺炎支原体,诊断隐性感染猪的快速方法是X线检查。预防该病不宜采用的措施是饲料中添加氨苄西林。

    331、猪,30 日龄发病,表现结膜潮红、呼吸增快,体温39,食欲不振、喜饮,起卧不安,频频作排粪动作,粪便干硬带有少量血丝。该病可能是肠便秘;治疗该病的药物是硫酸镁;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是充分饮水。

    332、炎热季节,某规模化猪场母猪发热,流产,产死胎,发病率为10%;公猪一侧睾丸肿大,具有传染性。可能的疾病是猪乙型脑炎。

    333、某猪场,全群猪发病,母猪和育肥猪不能站立,在鼻盘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初生仔猪发生死亡,应怀疑口蹄疫。最适于病原分离的样品是水疱液。

    334、某规模化猪场中100头90日龄以上猪,部分猪突然发生咳嗽,呼吸困难,体温达41˚ C 以上,急性死亡,死亡率为15%。死前口鼻流出带有血色的液体,剖检见肺与胸壁粘连,肺充血、出血、坏死,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从患猪病料中分离出了病原菌,最可能的疾病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335、某猪场,部分4 月龄育肥猪突然发病,呼吸急迫,体温41˚ C;腹下及四肢皮肤呈紫红色,有出血点。频死前口鼻中流出暗红色血液。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大量革兰氏阳性菌。该病可初步诊断为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336、某猪场2 岁种公猪,精神沉郁,步态强拘,拱背,腰部触诊敏感,常做排尿姿势。尿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盐类结晶、肾上皮细胞,该病可能的诊断是输尿管结石。

    337、一头奶牛偷食了大量玉米,随后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精神沉郁,鼻镜干燥,喜饮水,临床检查时重点诊断的部位是瘤胃。

    338、一头奶牛下颌及腹下轻度水肿,排尿减少,弓腰,肾区触诊敏感,尿液检查未见有红细胞,如进一步检查血液,应重点检测血液中尿素。

    339、奶牛食入大量刚收割的青绿饲料,突然出现流涎,腹泻,腹痛,肌肉震颤,瞳孔缩小,据此症状,最有可能发生的疾病是有机磷中毒.

    340、某鸡场, 1~3 日龄雏鸡死亡率3%,病死鸡剖检,见肺、肾、肝、心潮红湿润,部分病死雏脐带处可见绿豆大、黄白色包囊状物,卵黄囊呈黄绿色,吸收稍差,此病可能是大肠杆菌感染。

    341、夏季,某养鸡场雏鸡下痢,呼吸困难,口流鲜血,鸡冠和肉垂苍白;剖检见有全身性出血,内脏器官肿大,胸肌、腿肌和心包等处有针尖至粟粒大小的白色结节。该病可能是住白细胞虫病。

    342、某鸡群发病,以进行性肌麻痹和头颈后仰呈“观星姿势”等临床症状为特征。该群鸡的病因可能是缺乏维生素B1。

    343、某500只散养鸡,精神萎顿,食欲减退,便秘或下痢,有时见血便。用左旋咪唑驱虫后,在粪便内见圆形长条虫体。该鸡群可能感染了鸡蛔虫。 

    344、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的概念、任务:

    1)概念:流行病学调查是通过询问、信访、问卷填写、现场查看、测量和检测等多种手段,全面系统地收集与疾病事件有关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合乎逻辑的病因结论或病因假设的线索,提出病病防控策略和措施建议的行为。

    2)任务:对报告的疾病事件进行最初的核实;确定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暴露因素,查明病源传播扩散和流行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在一定时间内,调查动物群体中的疾病事件和疾病现象,描述动物群体的患病状况、疾病三间分布和动态过程,提供有关致病因子、环境和宿主因素的病因线索,为进一步研究病因因素、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评估疾病防控实施效果。

    345、流行病学调查的分类:根据不同标准,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分成不同类别。根据调查实施范围的不同,流行病学调查分为抽样调查和疫病普查。按调查研究时间顺序,可分为纵向调查、横断面调查,其中纵向调查又分为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调查。按工作性质的不同,分为个案调查(病例调查)、暴发调查、专题调查、常规流行病学调查。

    346、流行病学调查依据不同调查目的和任务,设置3种调查方式: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定点流行病学调查、专项流行病学调查。

    347、流调方案的基本内容:一份完善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应该包括调查研究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内容、所需要数据、调查对象和方法等主要内容。此外,还涉及质量控制方法、数据录入及统计处理方法、组织分工、调查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时间与进度安排、经费预算等内容。

    348、流调方案的设计:

    1)设计原则:可行性原则——流行病学调查在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调查的可行性,包括研究人员组成、必要的仪器设备、经费支持等方面。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有充分的考虑。科学性原则——设计流行病学调查时,在充分考虑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可行的条件下,尽可能通过设计完善、合理的调查方案,最大限度地优化调查指标。可靠性原则——在保证调查可行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两类误差,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2)设计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确定调查内容和所需要的数据;确定调查对象、范围;确定研究资料收集的方法;明确分析方法;调查研究中的偏倚与质量控制。

    349、流调问卷:

    1)问卷设计原则:内容合理适当;用词简洁明确;问句清晰明确;调查指标客观定量;问题层次条理清晰;答案设计严密工整。

    2)问卷设计步骤:明确调查目的;明确调查内容;列出所需要的数据;问卷设计。

    2)问卷结构: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一般由标题、编码(编号)、调查对象概况、主题内容、调查人员签章等内容组成。

    350、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格式:

    1)标题 指明调查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一般情况下,时间可省略,标题应简练准确。基本格式为“关于ⅹⅹⅹⅹ事件的调查报告”。

    2)前言 用来说明调查的目的、任务来源、调查地点和时间、参加人员、调查方法、调查工作基本经过、调查处理基本结论等。

    3)正文 是调查报告主体,包括三大内容——事件的背景;基本结论;建议。

    4)附件 包括诊断结果、监测结果等。

    5)落款 包括署名和日期。

    兽医实验室人员常用技术知识点(三)

    2013-03-12 14:44:12 来源:阳光畜牧网--河北省畜牧兽医局 浏览:126次

    三、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和维护

    351、仪器使用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352、可以用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消毒的有医疗器械、敷料、玻璃器皿、液体培养基等。

    353、使用台式鼓风干燥箱时,所有干烤的实验器材须沥干水以后才能放入。

    354、恒温水浴锅内用水为纯水。

    355、超声波清洗器使用时只能将清洗物品放在清洗网中进行清洗。

    356、高速台式冷冻离心机使用时要预降温。

    357、天平使用时应注意调准水平、不得轻易挪动位置。

    358、长度为750bp的DNA片段电泳时最适合的琼脂糖的浓度为1%。

    359、显微镜的目镜倍数为10倍。

    360、油镜使用完毕后,应用擦镜纸蘸一点二甲苯,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

    361、离心机自行停转后,方可将离心机盖揭开取出离心管。

    362、高压灭菌后,断去电源待压力降为零后方可打开高压灭菌器。

    363、使用高压灭菌器前须检查水位。

    364、使用酶标仪时要注意按照试剂盒说明要求更换滤光片(选择波长)。

    365、选择移液器时最好选择使用移液量与量程范围接近的移液器。

    366、使用自动灭菌高压器时也需人员看管。

    367、使用电子分析天平时,称量不得超过天平的最大量程。

    368、电子分析天平内应放置干燥剂,常用变色硅胶,应定期更换。

    369、使用台式鼓风干燥箱时要开启加热开关,同时鼓风开关也必须开启。

    370、使用吸管时,防止产生气溶胶方法:

    1)不要使用吸管混匀微生物悬液。必须使用时,应尽量将吸管的管口置于液面下进行吹吸,尽可能不产生或少产生气泡。

    2)吸管中液体应依靠重力沿容器壁流下,不得垂直滴入容器和用力吹出,以免产生气溶胶。

    3)在使用吸管移液时,工作台面上应铺一层浸有消毒液的毛巾,以防吸管中的微生物悬液滴落到工作台面产生气溶胶。

    371、微量血凝板洁净与否,对试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应使用超声波清洗器按说明清洗。若不使用超声波清洗器,按下列清洗程序:试验完毕后立即将血凝板用自来水反复冲净,再用洗涤剂的温水溶液浸泡30分钟,并在洗涤剂溶液中以棉拭刷凹孔及板面,然后再用自来水反复冲净每个凹孔及板面,待反应板干燥后,放到2%-3%的盐酸中浸泡24小时以上,捞出用自来水冲洗多次,最后以蒸馏水冲洗2-3次,在37温箱中烘干备用。

    37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1)持镜时必须是右手握臂、左手托座的姿势,不可单手提取,以免零件脱落或碰撞到其它地方。

    2)轻拿轻放,不可把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以免碰翻落地。

    3)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光学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机械部分用布擦拭。

    4)水滴、酒精或其它药品切勿接触镜头和镜台,如果沾污应立即擦净。

    5)放置玻片标本时要对准通光孔中央,且不能反放玻片,防止压坏玻片或碰坏物镜。

    6)要养成两眼同时睁开的习惯,以左眼观察视野,右眼用以绘图。

    7)不要随意取下目镜,以防止尘土落入物镜,也不要任意拆卸各种零件,以防损坏。

    8)使用完毕后,必须复原才能放回镜箱内,其步骤是:取下标本片,转动旋转器使镜头离开通光孔,下降镜台,平放反光镜,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触反光镜)、关闭光圈,推片器回位,盖上绸布和外罩,放回实验台柜内。最后填写使用登记表。(注:反光镜通常应垂直放,但有时因集光器没提至应有高度,镜台下降时会碰坏光圈,所以这里改为平放)

    373、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注意事项:

    1)待灭菌的物品放置不宜过紧。

    2)必须将冷空气充分排除,否则锅内温度达不到规定温度,影响灭菌效果(非自动灭菌器)。

    3)灭菌完毕后,不可放气减压,否则瓶内液体会剧烈沸腾,冲掉瓶塞而外溢甚至导致容器爆裂。须待灭菌器内压力降至与大气压相等后才可开盖。

    4)装培养基的试管或瓶子的棉塞上,应包油纸或牛皮纸,以防冷凝水入内。

    5)为了确保灭菌效果,应定期检查灭菌效果,常用的方法是将硫磺粉末(熔点为115)或安息香酸(熔点为120)置于试管内,然后进行灭菌试验。如上述物质熔化,则说明高压蒸气灭菌器内的温度已达要求,灭菌的效果是可靠的。也可将检测灭菌器效果的胶纸(其上有温度敏感指示剂)贴于待灭菌的物品外包装上,如胶纸上指示剂变色,亦说明灭菌效果是可靠的。

    374、决定化学消毒剂效果的因素:

    1)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消毒剂浓度越大,作用的时间越长,杀菌效果就越好。但应注意例外,酒精在70-75%时杀菌的效果最强,而其浓度过高,会使菌体表面的蛋白迅速凝固,使酒精无法渗入菌体内部发挥作用。

    2)温度和酸碱度:通常温度升高,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增强。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与酸碱度有关。不同消毒剂有不同的最适酸碱度,如酚类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中的效果比较好。另外,细菌在适宜的酸碱度抵抗力较强,如果偏离其最适的酸碱度,细菌就很容易被杀死。

    3)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细菌的数量越大,所需的消毒剂浓度就越高,作用时间就越长。所以应根据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来选择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

    4)环境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拮抗物的影响:不同的化学消毒剂有其各自的拮抗物质。细菌也经常与血液、痰液和脓液等有机物混合在一起。这些混杂物可和消毒剂结合,从而影响化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375、生物安全柜的使用和维护应注意:

    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启、使用和关闭;

    2)清洁与消毒:化学消毒剂(75%酒精、0、2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紫外线消毒等;

    3)定期检测验证:气流速度、负压/换气次数、紫外线照度等;

    4)HEPA过滤器的监测与更换:定期对过滤器进行监测,当过滤器的阻力增大导致蝶阀开至90度,需要更换高效过滤器;

    5)生物安全柜的检测、过滤器的更换等维修工作应由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负责;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应及时报告,经维修并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76、使用移液器时主要注意事项:

    1)应根据试验需要选择所需量程范围内的移液器,移液量不能超出该移液器标定的移液范围。

    2)安装吸头时用力不能过猛,不能反复撞击吸头来上紧。应轻轻用力下压,稍作旋转即可。

    3)吸头浸入液面角度应控制在倾斜20度之内,保持竖直为佳。吸头浸入液体深度要合适,不宜过深,吸液过程中浸入深度尽量保持不变。

    4)吸有液体的移液器不应平放。

    5)移液器使用完毕后不可直接搁置,务必将刻度调至量程范围内的最大值,并垂直置于加样器架上。

    6)移液器严禁吸取有强挥发性、强腐蚀性的液体。

    377、洗板机在使用后应用去离子水或纯净水清洗管路,防止阻塞和腐蚀。

    378、电子天平的使用维护应注意:

    1)调节水平、防止振动。

    2)称量时应从侧门取放物质,读数前应关闭箱门以免空气流动引起天平摆动。前门仅在检修或清除残留物质时使用。称量结束应及时除去称量瓶(纸),作好清洁工作,然后关上侧门,切断电源,并做好使用情况登记。

    3)天平应保持清洁,谨防灰尘等物钻入,每次称量完毕,应及时清洁。天平不应该放在有腐蚀性气体和空气流动大的环境中。

    4)根据天平的使用程度,应作周期性的检查校准。

    5)在搬动天平、安装和拆卸外围设备前,一定要关掉显示开关,拨掉电源插头,以免损坏天平。

    6)经常使用天平时,应使天平连续通电以减少预热时间,使天平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如果天平长期不用,应关闭电源。

    7)称量易挥发和具有腐蚀性的物品时,要盛放在密闭的容器内,以免腐蚀和损坏电子天平。

    8)操作天平不可过载使用,以免损坏天平。

    9)放入天平的物体温度不宜太高以免损坏仪器,一般温度≤70

    379、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实验操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缓慢移动原则:为了避免影响正常的风路状态,柜内操作时手应该尽量平缓移动

    2)物品平行摆放原则:为了避免物品和物品之间的交叉污染现象产生,在柜内摆放的物品应该尽量呈横向一字摆开,避免回风过程中造成交叉污染。同时避免堵塞背部回风隔栅影响正常风路。

    3)避免震动原则:柜内尽量避免震动仪器(例如离心机、旋涡振荡器等)的使用,因为震动会使得积留在滤膜上的颗粒物质抖落,导致操作室内部洁净度降低,同时如果在前操作面平衡失败还会引起安全柜对操作者的污染。

    4)不同样品柜内移动原则:柜内两种及以上物品需要移动时,一定遵循低污染性物品向高污染性物品移动原则,避免污染性高的物品在移动过程中产生对柜体内部的大面积污染。

    5)实验室明火使用原则:柜内尽量不要使用明火。因为在明火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杂质将被带入滤膜区域,这些高温杂质会损伤滤膜。无法避免一定需要使用的时候,宜使用低火苗的本生灯。

    380、普通离心机的操作规程:

    1)接通电源;

    2)配平样品:将样品放入离心管内,置于天平上配平;

    3)将样品对称放入离心机内;

    4)调解时间按钮至所需时间;

    5)调解转速按钮至所需转速;

    6)按“工作”按钮开始离心;

    7)离心结束后取出样品,关闭电源。

    四、采样及样品制备技术

    381、实验室检测时,经常采集的样品种类:

    血液样品:全血、血清;拭子样品:眼、呼吸道、咽、肛拭子;分泌物样品:子宫、阴道分泌物或外生殖器包皮内分泌物;组织样品:淋巴结、肝脏、脾脏、肺脏等脏器样品;体表样品:皮、毛;乳汁样品;胚胎样品;粪便样品;脑、脊髓样品;尿液样品。

    382、进行动物的免疫效果监测时,应在动物接种疫苗后且产生的抗体达到高峰时进行采样(一般在接种后20-30天)。如接种禽流感灭活疫苗后,在家禽免疫后21天,随机采集家禽血清样品进行监测。

    383、动物疫病监测应根据所要监测的动物群体的大小、监测目的的不同和监测能力情况等因素确定监测样本采样比例和数量,首先要确定监测点的数量或监测范围,再确定每个监测点或监测范围内的抽样比例和数量,抽样应按有关办法随机抽取,抽样比例还要根据动物群体的大小进行调整,群体越大抽样比例应该越低,同时每批次监测数量要符合生物统计学规定的最小样本数量。

    384、样品采集原则:

    一是以畜群为基本单位按样品随机采样原则,同时兼顾样品的平衡性和代表性。二是样本大小的确定,它取决于所监测疫病的流行程度及样本的可信限(在流行病学工作中,95%是标准可信限)。在大于1000的畜群中,可采用下述公式确定样本的大小:n=log(1-t)/log(1-d/N),式中N为总牲畜数,n为样本数,t为估计发病的牲畜百分比,d为可信限。

    385、进行免疫抗体监测时,禽类每个监测点至少采集30份血清样本,家畜至少采集20份血清样本,动物群体较大时要按比例增加采样数量,家禽一般按0.1%-0.5%采样,家畜按0.5%-1.5%采样。

    386、进行病原学监测时,要根据动物群体大小、推测的动物疫病感染率等因素确定采样数量,每个监测点至少采集20份样本。

    387、在一个感染群体中检测到一个或更多的阳性有95%的可信度时的样品数量应根据疫病流行百分率(发病动物头数与全群动物数的百分比)来确定,流行率越高采样数量越少。

    388、监测采样过程中,抽样方式主要有:

    1)随机抽样:使研究对象的每个个体有同等机会被抽作样本的抽样方法。

    2)顺序抽样:在有限总体中,将所有个体一一编号,每隔一定数目,均匀抽取一个个体。

    3)分等按比例抽样:又叫分层按比例抽样法。就是把总体分成若干等次,了解每一等次约占总体的比例是多少,对每个等次按比例抽样。这种抽样方法能更有效降低抽样误差,而获得更有代表性的数据。

    4)群组抽样:又叫整群抽样。把总体分成若干群组,作为抽样单元,进行随机抽样,把所抽到的群组作全面调查,然后集中起来估计总体的参数。

    389、猪活体采样类型:

    主要有扁桃体采样和鼻腔拭子、咽拭子采样。

    扁桃体采集方法:从活体采取扁桃体样品时,应使用专用扁桃体采集器,先用开口器,可以看到突起的扁桃体,把采样钩放在扁桃体上,快速扣动扳机取出扁桃体放离心管中,冷藏送检。

    鼻拭子、咽拭子采集方法:用灭菌的棉拭子采集鼻腔、咽喉的分泌物,蘸取分泌物后,立即将拭子浸入保存液中,密封低温保存。

    390、牛海绵状脑病病原检测时采取脑组织样品。

    391、液态样品包装时,样品量不可超过容量的80%。

    392、采用比较抗体效价变化方法进行血清学诊断时,通常采集双份血清检测,第一份血清采于病的初期,采集第二份血清应间隔2-3周。

    393、采集死亡动物的内脏病料样品时,最迟不超过动物死后6小时。

    394、采集组织病料样品供做病理切片时,应将典型病变部分及相连的健康组织一并采集。

    395、用组织脏器样品材料制作抹片时,先用镊子夹持局部,然后以灭菌或洁净剪刀取一小块,夹出后将其新鲜切面在玻片上压印或涂成一薄片。

    396、用于病毒分离的样品材料,最好在冷藏的条件下(装有冰块或干冰的冷藏瓶),立刻送到实验室。

    397、急性死亡的家畜解剖、采样之前,必须用显微镜检查其血液涂片中是否有炭疽杆菌存在。

    398、采集乳汁样品时,不能采集最初所挤的3-4股奶。

    399、怀疑发生口蹄疫时,水疱液样品必须采自未破的水疱,不加任何保存液。

    400、若检查消化系统寄生虫,需采集5-10g新鲜粪便样品。

    401、做组织学检查的样品不能冷冻。

    402、脏器样品抹片作姬姆萨染色,可用甲醇固定。

    403、检测狂犬病病原时应采集唾液和脑样品。

    404、实质脏器样品在短时间不能送到实验室的,如为供细菌检查的,应放于灭菌流动石蜡或灭菌的30%甘油生理盐水中冷藏保存。

    405、进行血清学检验的乳汁不可以冻结、加热或强烈震动。

    406、用于寄生虫检验的粪便样品以冷藏不冻结状态保存。

    407、采集血清用于实验室检测,对于血清质量的要求:血清未腐败(新鲜)、无溶血、清亮透明(无明显沉淀物)、未凝固或未完全凝固、体积足够检测与样品备份等。

    408、常用血液抗凝剂有柠檬酸钠、肝素、乙二胺四乙酸。

    409、活体牛、羊O-P液(咽食道分泌物)的采集技术要求:

    被检动物在采样前禁食(可饮少量水)12小时;采样探杯在使用前经装有0.2%柠檬酸或1-2%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桶中浸泡5分钟,再用与动物体温一致的清水冲洗探杯后使用,每采完一头动物,探杯要重复进行消毒并充分清洗。采样时动物应站立保定,将探杯随吞咽动作送入食道上部10-15厘米处,轻轻来回抽动2-3次,然后将探杯拉出。如采集的0-P液被胃内容物严重污染,要用生理盐水或自来水冲洗口腔后重新采样。取出8-10毫升O-P液,倒入含有等量细胞培养液或磷酸缓冲液的灭菌广口瓶中,充分摇匀加盖封口,放冷藏箱及时送检,未能及时送检应置于-30

    410、采样注意事项:

    1)凡是血液凝固不良,鼻孔流血的病死动物,应耳尖采血涂片,首先排除炭疽,炭疽病死的动物严禁剖检。

    2)采样时应从胸腔到腹腔,先采实质器官做到无菌,避免外源性的污染,最后采集污染的组织,如胃肠组织、粪便等。

    3)采取的病料必须有代表性,采取的组织器官应病变部位明显。采取病料时应根据不同的疫病或检验目的,采其相应血样、活体组织、脏器、肠内容物、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材料。病因不明时,应系统采集病料。

    4)病料应在使用治疗药物前采取,用药后会影响病料中微生物的检出。死亡动物的内脏病料采取,最迟不超过死后6 h(尤其在夏季),否则,尸体腐败,难以采到合格的病料。

    5)血液样品在采集前一般禁食8 h,采集血样时,应根据采样对象、检验目的及所需血量确定采血方法与采血部位。

    6)采样时还应考虑动物福利,并做好个人防护,预防人畜共患病感染。(7)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疫病传播,做好环境消毒和废弃物的处理。

    411、采样前应当准备的用品、材料和试剂:

    1)器械:采样箱、保温箱或保温瓶、解剖刀、剪刀、镊子、酒精灯、酒精棉、碘酒棉、注射器及针头等;样品容器包括小瓶、玻片、平皿、离心管及易封口样品袋、塑料包装袋等;试管架、铝盒、瓶塞、无菌棉拭子、胶布、封口膜、封条、冰袋等。

    2)采样记录用品:不干胶标签、签字笔、记号笔、采样单、采样登记表等。

    3)样品保存液:阿氏液、30%甘油盐水缓冲液、肉汤、PBS液、双抗、抗凝剂等。

    4)防护用品:一次性手套、乳胶手套、防护服、防护帽、胶鞋等。

    412、畜禽肠管的采集:

    用线将病变明显处(约5-10厘米)的两端双结扎,从两端剪断,置于灭菌容器中,冷藏送检。

    413、畜禽肠内容物样品的采集:

    选择肠道病变明显部位,取内容物,用灭菌的生理盐水轻轻冲洗;也可烧烙肠壁表面,用吸管扎穿肠壁,从肠腔内吸取肠内容物,放入盛有灭菌的30%甘油盐水中。

    414、采集全血时注意事项:

    血样品必须是脱纤血或是抗凝血。抗凝剂可选肝素或 EDTA,枸橼酸钠对病毒有微毒性,一般不宜采用。以冷藏状态立即送实验室。必要时,可在血中按每毫升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各 500-1000 IU,以抑制血源性或采血中污染的细菌。

    415、牛、马、羊、猪、家禽的采血部位:

    马、牛、羊从颈静脉、尾静脉、乳房静脉采血;猪从前腔静脉、股静脉、桡头静脉、隐静脉采血,用量少时也可以从耳静脉抽取;家禽从翅膀静脉或心脏用注射器抽取血液。

    416、在进行口蹄疫诊断时,应采集的组织样品:

    用于病毒分离、鉴定的样品以发病动物(牛、羊或猪)未破裂的舌面或蹄部、鼻镜、乳头等部位的水泡皮和水泡液最好。对临床健康但怀疑带毒的动物可在屠宰后采集组织样品如淋巴结、脊髓、肌肉等作为检测材料。

    417、高致病性禽流感进行病原学检测时,可采集的样品:

    禽病料应包括喉气管拭子和泄殖腔拭子,最好是采集喉气管拭子。小珍禽用拭子取样易造成损伤,可采集新鲜粪便。死禽采集气管、脾、肺、肝、肾和脑等组织样品。

    418、蓝耳病进行RT-PCR检测时,可采集的样品:

    肺、扁桃体、淋巴结和脾等组织样品;新鲜精液或冷冻精液;血清、血浆、全血或细胞培养物。

    419、当疑似有新城疫发生时,发病禽采集气管拭子和泄殖腔拭子(或粪便),死亡禽采集以脑为主,也可采集脾、肺、气囊等组织检测。采集的样品应尽快处理,如果没有处理条件,样品可在4 保存4天;若超过4天,需置-20保存。

    420、进行动物结核病的细菌性检查时,死畜可采淋巴结及其它组织;活畜可采其痰、乳、精液、子宫分泌物、尿和粪便等进行检测。

    五、兽医实验室检测技术

    421、实验室检测的目的与意义:

    1)确诊疾病。

    2)检测、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3)检测疫苗免疫效果和母源抗体。

    4)疾病检测净化。

    422、实验室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火焰、煮沸、高压蒸汽、紫外线、过滤、强酸、强碱、消毒剂等。

    423、杀灭一般病原微生物煮沸时间为1小时。

    424、福尔马林是指35-40%的甲醛溶液,常用10%福尔马林制做标本。

    425、通常用的消毒酒精浓度为75%。

    426、用95%酒精配制75%酒精1000毫升需加水211毫升。

    427、用人工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其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

    428、甲醛熏蒸消毒方法规定甲醛与高锰酸钾的比例为2:1。

    429、新购入玻璃器皿不可以直接使用,使用前清洗干净进行干热消毒(160-1801-2小时)。

    430、载玻片、盖玻片使用后需消毒,可浸泡于5%石炭酸溶液中48小时。

    431、1-2%的煤酚皂溶液用于手部消毒。5-10%的煤酚皂溶液用于器械用具及排泄物的消毒。

    432、高压蒸汽和干热灭菌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高湿的器械和物品的灭菌。如金属器材、玻璃器皿等。

    433、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帽子、口罩、手套、工作服、防护服等)使用后应放入污物袋内集中销毁。

    434、玻璃吸管、试管、离心管、玻片、玻璃棒、三角瓶和平皿等玻璃器皿使用后应立即浸入0.5%过氧乙酸或有效氯为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1小时以上,消毒后用超声波清洗的方法洗净沥干,使用前再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435、金属注射器不能用高压消毒或干热消毒。

    436、高压蒸汽灭菌法效果最好、最常用,可杀死一切微生物和芽孢。常用于培养基、溶液、器皿、器械、敷料、橡皮手套、工作服和小实验动物尸体等灭菌。

    437、高压蒸汽灭菌液体注意事项:

    灭菌液体时,应将液体灌装在硬质的耐热玻璃瓶中,建议盛液量不超过容器容积的3/4,瓶口应选用棉花纱塞,切勿使用未打孔的橡胶塞或软木塞。在灭菌结束时,不准立即释放蒸汽,必须待压力表指针回归零位方可排放余气,否则会导致液体沸腾使玻璃容器爆裂的事故。

    438、甲醛熏蒸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1)按照每立方米甲醛(40%)10毫升、高锰酸钾5克计算用量。将甲醛倒入盛有高锰酸钾的容器内。不同情况用量有所不同,但比例为2:1。

    2)盛药容器要大、耐热、耐腐蚀:一般用陶瓷或玻璃容器,因为高锰酸钾和甲醛都具有腐蚀性,且混合后反应剧烈,释放热量。

    3)房间要密闭:这样熏蒸效果更好。

    4)容器尽量靠近门,以便操作人员迅速撤离;先将适量温水倒入容器内,后加入高锰酸钾,搅拌均匀;再加入甲醛;加入甲醛后人立即离开,密闭房间。

    5)消毒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6)消毒后要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439、实验室常用的染色法有美蓝染色法、瑞氏染色法、姬姆萨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等。

    440、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酒精脱色。

    441、经姬姆萨氏染色后,病料标本镜检时细菌呈蓝青色,组织、细胞等呈其他颜色,视野呈红色。

    442、沙门氏菌在SS培养基上菌落为无色,而大肠杆菌为红色。

    443、培养基制作的一般要求:

    1)培养基必须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用的化学药品必须纯净,称取的份量务必准确。

    2)培养基的酸碱度应符合细菌生长要求。按各种培养基要求准确测定调节pH值。多数细菌生长的适宜pH值为7.2~7.6,呈弱碱性。

    3)培养基的灭菌时间和温度,应按照各种培养基的规定进行,以保证灭菌效果及不损失培养基的必需营养成分。培养基经灭菌后,必须置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无菌生长者方可应用。

    4)所用器皿须洁净,忌用铁或钢质器皿,要求没有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存在。

    5)制成的培养基应该是透明的,以便观察细菌生长性状以及其他代谢活动所产生的变化。

    444、不同的细菌培养基制备方法不同,但制作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准确称量试剂:根据不同的菌类和用途,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培养基所需试剂必须纯净。

    2)校正pH值:将称量好的培养基各种成分放入容器内,标记划线,加热溶解,补充水分,测定酸碱度,常用pH6.8~8.0的精密试纸或酸度计测定。用1N NaOH和1N HCl调节pH值到适宜范围内。

    3)过滤:将玻璃漏斗置铁架上,再用纱布夹棉花或用滤纸放在漏斗中,将上述培养基倒入其中过滤至透明。

    4)分装:将过滤后的培养基分装于中试管或三角瓶内(试管内每支装5mL;三角瓶中装100~150ml),塞好棉塞用牛皮纸包扎好,准备灭菌。

    5)灭菌:培养基的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一般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在水中煮沸后即被杀死,但细菌的芽胞有较强的抗热性,须经高压蒸汽灭菌才能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根据蒸汽温度随压力升高而上升的原理,即压力越大,蒸汽温度就越高。因此,在同一温度条件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效果要好。而且在湿热情况下,菌体吸收水分后,其蛋白质易于凝固变性,因为蒸汽的穿透力强,杀菌效果好。

    445、一般保存病毒毒种的最佳温度是-70

    446、细菌鉴定的基本方法(从几个方面鉴定细菌):

    1)菌落形态观察:观察菌落的大小、形状、隆起度、边缘、表面性状、颜色与透明度、质地和干湿度。

    2)染色镜检:按照革兰氏染色或瑞氏染色方法进行制片、初染、媒染、脱色、复染、干燥、镜检;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3)常见的生化鉴定:如糖发酵试验、吲哚(靛基质)试验、淀粉水解试验、V-P试验、甲基红(M、R)试验、柠檬酸盐利用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接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

    4)血清学鉴定:检定抗原型或血清型。

    5)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细菌的种属、亚型的鉴定。

    6)动物试验:测定致病性或毒力。

    447、琼脂扩散试验判定标准:

    进行抗体检测时,可将已知抗原置中央孔,周围1、3、5孔加标准阳性对照,2、4、6也分别加待检血清,待检孔与阳性孔出现的沉淀带完全融合者可判为阳性,待检血清无沉淀带或所出现的沉淀带与阳性对照沉淀带完全交叉者判为阴性,

    448、琼脂扩散试验结果判定,阳性对照与被检血清孔之间出现沉淀线,其末端不与阳性沉淀线相连,不可以判定为阳性反应。449、琼脂扩散试验中,有的受检样品产生2条沉淀线,其中一线与已知抗原(抗体)的沉淀线融合者仍判为阳性反应。

    450、在对未免疫动物种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抗体水平应该作为主要的感染依据。

    451、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布局应该各个区域之间应具备单向的实验工艺流、物流、人流与气流,形成单向流程的保护屏障,避免实验之间的相互干扰,防止核酸气溶胶对实验过程造成污染产生假性结果。

    452、在HA试验中,能使红细胞完全凝集(100%凝集,++++)的抗原最高稀释倍数代表1个血凝单位(HAU)。

    453、已知禽流感原始抗原效价为1:256时,配制4单位抗原64毫升则需要原始抗原1毫升。

    454、制备禽流感HI试验的鸡红细胞悬液,至少需3只SPF公鸡或无禽流感和新城疫等抗体的健康公鸡提供红细胞。

    455、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是将可溶性抗原致敏于红细胞表面,用以检测相应抗体;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是将抗体致敏于红细胞表面,用以检测相应抗原。

    456、ELISA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试验技术。基本反应类型有间接ELISA、(双抗体)夹心ELISA(或捕捉ELISA)、竞争ELISA(或阻断ELISA)。

    457、ELISA反应中,加入底物液后的避光反应,应严格执行说明书时间,并非时间越长,反应越充分,颜色对比越明显。

    458、进行ELISA试验时,试剂盒拿出冰箱后,应达到室温后再进行检测。

    459、不同批次的ELISA试剂盒,不可以通用。

    460、ELISA试验中最佳常用底物是3’3’5’5’-四甲基联苯胺 (TMB)。

    461、间接ELISA方法的主要原理、试验步骤、结果判定方法:

    1)基本原理:把抗原在不损坏其免疫活性的条件下预先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测定时,将受检样品和酶标记物按一定程序反应形成复合物,并加入酶作用的底物;反应终止时,根据定性或定量分析有色产物的量来确定待检样品中的抗体的含量。

    2)试验步骤:抗原包被→洗涤封闭→加待检血清(同时设立阴阳性对照)→反应一定时间→洗涤→加酶标二抗→反应一定时间→洗涤→加底物溶液→反应一定时间→终止反应→判定结果。

    3)结果判定:肉眼观察或仪器测定,可以阳性与阴性表示结果、以P/N比值表示结果、以终点滴度表示结果或以标准曲线进行定量测定。

    462、斑点-ELISA:

    ELISA实验在硝酸纤维膜上进行,抗原(体)点样呈斑点,反应结果观察斑点的呈色。

    463、口蹄疫病毒3ABC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方法可用于区分野毒感染动物与疫苗免疫动物。其原理是动物在感染口蹄疫野毒后既产生结构蛋白抗体,也产生抗体,而接种口蹄疫疫苗(疫苗毒经过纯化,去除了病毒的非结构蛋白)后,应只产生结构蛋白抗体。

    464、对口蹄疫疫苗多次重复免疫的动物进行非结构蛋白(NSP)抗体检测,出现阳性反应时应判定该动物存在口蹄疫野毒感染,但也有可能是。假阳性的原因一是由于疫苗毒的纯化存在问题;二是由于疫苗制备时允许痕量NSP存在,多次重复免疫动物所致。

    465、PCR即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等特点。扩增反应包括3个步骤,变性、退火(复性)、延伸3个步骤。

    466、PCR反应体系的基本成分由耐热的DNA聚合酶、引物、 dNTP、 Mg2+、缓冲液、模板组成。

    467、PCR引物长度一般为15~30个核苷酸。过短时影响PCR的特异性,过长时会提高相应退火温度,使延伸温度超过TaqDNA聚合酶最适温度74,影响产物的生成。

    468、提取病原核酸,经氯仿去除蛋白质时,离心后上清应小心操作,靠近沉淀的那层膜,一定不要吸取,以免蛋白质污染。

    469、采用异硫氰酸胍提取病毒RNA时,第一次离心完毕后,上层水相中含有RNA。

    470、抽提RNA时防止降解的措施:

    1)保持低温;

    2)尽量减少抽提时间,减少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

    3)使用DEPC水处理的耗材和试剂;

    4)使用RNA酶抑制剂;

    5)处理组织时,尽量灭活内源的RNA酶;

    6)使用正确的储存条件;

    7)操作过程中带口罩、手套、帽子。

    471、进行RT-PCR试验时,若提取的RNA需要长期保存,应在-70以下保存。

    472、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电泳时,加样的位置应该在靠近(负)极的方向。

    473、PCR检测过程中,控制污染的主要措施:

    1)对实验室进行严格的分区(包括配液区、提取区、扩增区和产物分析区的分区;也包括DNA和RNA提取的分区),以及严格控制物流的方向。例如:各个区的东西不交叉使用(包括白大褂、帽子、手套、板架、移液器、提取设备、提取试剂等);

    2)严格控制环境:工作过程中尽量防止扩增物的扩散;垃圾等污染物要及时清理;用紫外线消除长片段污染物;实验空隙多通风,降低单位空间中的污染物;实验中严格控制层流;实验中使用帽子和口罩;

    3)设立质控,实验过程的阴阳性对照是查找污染源的很好方法;

    4)分装试剂,大包装的试剂应当分成小包装后使用;

    5)UDG酶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污染物。

    474、实时荧光PCR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DNA/RNA定量和定性技术。

    475、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用途和原理:

    用途:主要检测针对病毒衣壳蛋白的抗体,可用于不同动物免疫效果的评估工作。

    原理:先用待检血清与已知的一定量抗原结合,占据抗原位点,然后再用已知量的阳性血清与抗原结合,最后通过检测抗原结合阳性血清的多少反推出待检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数量。由于该试验使用酶标抗体不受待检血清来源动物种类的影响,所以适应于各种动物(猪、牛、羊)血清的检测。

    476、禽流感HI抗体检测方法的用途和原理:

    用途:主要分两方面,应用标准病毒悬液测定血清中的相应抗体水平和应用特异性的抗体鉴定新分离的病毒。

    血凝原理:因病毒而有所不同。流感病毒的血凝作用是病毒囊膜上的血凝素与红细胞表面的受体糖蛋白相互吸附而发生的。当病毒的悬液中先加入特异性抗体,且这种抗体的量足以抑制病毒颗粒或其血凝素时,则红细胞表面的受体就不能与病毒颗粒或其血凝素直接接触。这时的红细胞凝集现象就被抑制,称为红细胞凝集抑制(HI)反应,也称为血凝抑制反应。

    477、口蹄疫O型正向血凝试验的试验原理:

    抗原与其相对应的抗体相遇,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但这种复合物的分子团很小,肉眼看不见。若将抗原吸附(致敏)在经过特殊处理的红细胞表面,只需要少量抗原就能大大提高抗原和抗体的反应灵敏性。这种经过口蹄疫纯化抗原致敏的红细胞与口蹄疫抗体相遇,红细胞便出现清晰可见的凝集现象。

    478、实验室检测禽流感病毒及抗体的方法和用途:

    检测病毒方法:

    1)病毒(鸡胚、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用途为直接分离病毒;

    2)免疫荧光法,用途为检测组织、细胞培养物中病毒抗原;

    3)免疫酶法(包括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过氧化物酶细胞单层试验),用途为检测组织、细胞培养物中病毒抗原;

    4)中和试验,用已知阳性血清检测病毒,金标准方法;

    5)血凝/血凝抑制试验,用已知阳性血清检测病毒;

    6)乳胶凝集试验,用已知阳性血清检测病毒抗原;

    7)胶体金试纸,用已知阳性血清检测病毒抗原;

    8)ELISA方法,用已知阳性血清检测病毒抗原;

    9)RT-PCR(含荧光RT-PCR),用途为检测病毒核酸;

    10)NASBA,用途为检测病毒核酸;

    11)核酸探针,用途为检测病毒核酸;

    12)基因芯片,检测病毒核酸;

    13)核酸序列测定,解析病毒核酸。

    检测抗体方法:

    1)琼脂扩散试验,检测病毒NP和M蛋白抗体;

    2)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病毒HA蛋白抗体,可用于免疫效果评估;

    3)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检测病毒NA蛋白抗体;

    4)中和试验,用已知病毒检测血清,金标准方法;

    5)ELISA方法,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特异抗体;

    6)胶体金试纸,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特异抗体;

    7)乳胶凝集试验,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特异抗体。

    479、实验室检测口蹄疫病毒和抗体的方法和用途:

    检测病毒方法:

    1)病毒(乳鼠、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用途为直接分离病毒;

    2)免疫荧光法,用途为检测组织、细胞培养物中病毒抗原;

    3)反向间接血凝法,用已知阳性血清检测病毒及分型;

    4)中和试验,用已知阳性血清检测病毒,金标准方法;

    5)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用已知阳性血清检测病毒抗原;

    6)胶体金试纸,用已知阳性血清检测病毒抗原;

    7)RT-PCR(含荧光RT-PCR),用途为检测病毒核酸;

    8)核酸序列测定,解析病毒核酸。

    检测抗体方法:

    1)琼脂扩散试验,检测病毒VIA抗原抗体;

    2)正向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病毒衣壳蛋白抗体,可用于免疫效果评估;

    3)液相阻断ELISA试验,检测病毒衣壳蛋白抗体,可用于免疫效果评估;

    4)VP1合成肽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病毒VP1蛋白抗体,可用于免疫肽苗的家畜的免疫效果评估;

    5)3ABC非结构蛋白抗体ELISA检测方法,检测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用于感染与免疫动物的区分;

    6)中和试验,用已知病毒检测血清,金标准方法;

    7)胶体金试纸,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特异抗体;

    8)补体结合试验,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特异抗体

    480、实验室检测猪瘟病毒和抗体的方法和用途:

    检测病毒方法:

    1)病毒(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用途为直接分离病毒;

    2)免疫荧光法(猪瘟荧光抗体染色法),用途为检测扁桃体等组织以及细胞培养物中病毒抗原;

    3)免疫酶法(包括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过氧化物酶细胞单层试验),用途为检测组织、细胞培养物中病毒抗原;

    4)兔体交叉免疫试验,用以检测是否含有猪瘟病毒的定性依据;

    5)中和试验,用已知阳性血清检测病毒,金标准方法;

    6)ELISA方法(猪瘟单克隆抗体纯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已知阳性血清检测病毒抗原;

    7)RT-PCR(含荧光RT-PCR),用途为检测病毒核酸;

    8)核酸序列测定,解析病毒核酸

    检测抗体方法:

    1)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用已知血凝抗原检测特异抗体;

    2)中和试验,用已知病毒检测血清,金标准方法;

    3)ELISA方法(猪瘟病毒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特异抗体。

    481、禽流感抗原微量血凝试验,反应板孔内最终体积为75微升,试验中所用PBS的PH值为7.2,浓度为0.01mol/L。

    482、布鲁氏菌病的常规实验室检测方法:

    筛选检测时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或全乳环状凝集试验,阳性样品再用试管凝集反应或补体结合试验进行复核。

    琥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或全乳环状试验阳性但试管凝集试验阴性,不可以判定未免疫动物感染布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阳性或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可以判定未免疫动物感染布布鲁氏菌病。

    483、布鲁氏菌病的试管凝集试验的判定标准:

    1)牛、马、鹿和骆驼1:100血清稀释,猪、山羊、绵羊和狗1:50血清稀释,出现“++”以上凝集现象时,受检血清判定为阳性。

    2)牛、马、鹿、骆驼1:50血清稀释,猪、山羊、绵羊、狗1:25血清稀释,出现“++”以上凝集现象时,受检血清判定为可疑反应。

    3)可疑反应家畜经3-4周后重检,如果仍为可疑,该牛、羊判为阳性。猪和马经重检仍保持可疑水平,而农场的牲畜没有临床症状和大批阳性患畜出现,该畜被判为阴性。

    484、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以呈现50%凝集“++”的最大稀释倍数为该份血清的抗体效价。

    485、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在牛颈侧中上部1/3处剃毛,直径约1cm,用游标卡尺测量术部中央皮皱厚度,作好记录,然后用酒精棉消毒,皮内注射0.1mL,于72h后进行观察、测量,接种部位。局部有明显的炎性反应,皮厚差大于或等于4.0mm的为阳性;皮厚差在2.1-3.9mm为可疑;无炎性反应,皮厚差在2mm以下判为阴性。既使皮厚差小于2mm,但有一定的炎性反应,也应判为可疑。

    对于阴性和可疑反应牛,应在注射后96h和120h再分别观察一次,以防出现迟发性变态反应。对于可疑反应牛,过60d后进行复测,连续两次检测仍为可疑或阳性的,视为阳性牛。

    486、口蹄疫O型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共设3个对照:

    阴性对照、阳性对照 、稀释液对照。

    487、亚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试验共设3个对照:

    病毒抗原对照 、阳性血清对照 、阴性血清对照。

    488、《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规定的血凝抑制试验成立条件及判定标准:

    1)只有阴性对照孔血清滴度不大于2log2,阳性对照孔血清误差不超过1个滴度,试验结果才有效。

    2)HI价小于或等于2 log2判定HI试验阴性;HI价等于3 log2 为可疑,需重复试验;HI价大于或等于4 log2为阳性。

    489、伪狂犬病毒检测的主要方法:

    病毒分离鉴定、聚合酶链式反应、家兔接种试验。

    490、伪狂犬病毒抗体检测的主要方法:

    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胶乳凝集试验。

    491、马传贫实验室诊断的主要方法:

    马传贫琼脂扩散试验(AGID)、马传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马传贫病原分离鉴定。

    492、国标规定的新城疫主要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病毒分离与鉴定、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493、狂犬病病毒和抗体监测常用试验方法:

    1)病毒检测:脑组织以直接免疫荧光或RT-PCR进行检测。

    2)抗体检测:ELISA方法、免疫荧光灶抑制试验。

    494、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原检测采用RT-PCR或荧光定量PCR。其与经典猪蓝耳病鉴别的原理是针对猪蓝耳病病毒的NSP2基因的特征性缺失进行鉴别检测。

    495、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的判定标准:

    免疫21天后,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

    496、猪瘟病原学检测:

    用荧光免疫抗体或RT-PCR等方法,对流产、死胎及以高热为特征的死亡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

    497、鸡新城疫监测:

    免疫抗体检测:可用血凝抑制试验方法。鸡免疫21天后,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

    病原学检测:可用RT-PCR鉴定方法进行。病毒检测可用RT-PCR方法结合核酸序列测定。

    498、猪蓝耳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病毒分离与鉴定;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间接ELISA; RT-PCR及荧光RT-PCR。

    499、依据“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 GB/T 18936-2003),禽流感病毒的鉴定步骤:

    1)A型流感病毒的型特异性鉴定:用具有血凝活性鸡胚的绒毛尿囊膜(CAM)制成抗原,与A型禽流感病毒标准阳性血清进行AGID试验,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A型流感病毒。

    2)血凝素亚型鉴定:用禽流感病毒15种血凝素(H1-H15)亚型分型血清,采用HA-Hl试验方法,对样品进行病毒亚型鉴定。

    500、常用英文简称的含义:

    HA:血凝;HI:血凝抑制;IHA:间接血凝抑制;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F:补体结合试验;VN:病毒中和试验;HAU:血凝单位;PCR: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AGID: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ICPI: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静脉接种致病指数;TCID50: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

    501、常用禽传染病病名英文缩写: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新城疫(ND)、马立克氏病(MD)、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鸡痘(FP)、禽痘(POX)、传染性支气管炎(IB)、减蛋综合征(EDS-76)、鸡肿头综合征(SHS)、禽流感(AI)、禽脑脊髓炎(AE)、败血霉形体(MG)、传染性鼻炎(IC)和禽霍乱(FC)等。

    502、口蹄疫监测:

    1)免疫抗体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方法:口蹄疫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液相阻断ELISA或其他ELISA试验,亚洲型口蹄疫用液相阻断ELISA。

    判定: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免疫21天抗体效价≥25为免疫合格;液相阻断ELISA,免疫21天抗体效价≥26为免疫合格;其他ELISA试验检测抗体阳性判定为合格。

    2)病原检测:

    牛、羊口蹄疫感染情况使用非结构蛋白抗体ELISA方法检测。检测结果阳性的,采集其食道-咽部分泌物(O-P液)用RT-PCR方法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阴性应间隔15天再采样检测一次,RT-PCR检测阳性的判定为阳性畜。

    对猪的检测:从屠宰场采集猪颌下淋巴结用RT-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判定为阳性猪,对阳性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50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综合判定:

    对于未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鸡群,经血清学或病原学任何一种方法检测呈阳性结果时,都可判定为感染鸡群。对于接种过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的鸡群,无论鸡群在疫苗免疫期内或已超过免疫期,当病毒分离鉴定试验为阳性时,可判定为IBV感染鸡;仅血清学试验呈阳性时,应结合病史和疫苗接种史,进行综合判定。

    5)对血凝素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测定结果与高致病性禽流感分离株基因序列相符。

    504、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皮内注射后(48-72)小时观察反应结果,对于阴性牛和疑似反应牛,于注射后(96)小时和(120)小时再分别观察一次。

    505、动物机体4大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506、哺乳动物的血液由血浆和悬浮于血浆中的有形成分组成。血浆包括血清和纤维蛋白原;有形成分包括血小板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

    上一篇:离心机使用守则及使用注意事项

    下一篇:生物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