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 页 > 党群工作 > 学习资源 > 正文 学习资源
    论内涵发展模型实训基地的策略创新
    发布者: 来源:Ok3w新闻发布系统  日期:2013-11-24
    贾厚林
         摘  要: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在经历了数量上的蓬勃发展后.随着显性资源条件的逐步趋同,将会进A一个以质量提高为核心的内涵增长模型。如何审时度势,增强内涵意识,重视内涵质量,不仅仅是政策层面的迫切需求,也是基地建设的一个共同•走向。要成功地完成这个转变,实训基地必须在管理、课程、成本分担、调节机制等内涵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内涵发展;策略作者简介:贾厚林(1969--),江苏无锡人,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工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7)16-0038-02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内涵发展模型是相对于外延式发展而言的。从哲学的视域来看,内涵主要指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内涵发展表现为事物内在属性的发展,如结构协调、要素质量好、素质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等。而外延一般指事物外部的延伸.如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长等。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共同之处都是发展,但是两种发展本质上存在显著差异。
        就实训基地的属性来分析,内涵式发展不是以兴建场馆、增加先进的设备投入为其主要特征.而是在现有硬件数量不出现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通过实施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提升“软实力”,塑造品牌,实现实训基地的规模发展和教育质量与效益的倍增。如果说,外延式发展更多关注的是规模的扩展和布局结构的调整,那么内涵式发展更多强调的是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简言之,实训基地的内涵发展模型,就是以效益、特色、文化为导向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
        一、建设效益基地的经营思维
        彼德•圣吉说过,要用教育的理念改造企业,要用企业的理念改造教育。建设内涵发展型基地关键是吸取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建设与运营基地,关注效益与成本。通过管理创新,责任经营、实现基地增值。
        经营思维指在遵循实训基地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将经营策略引入实训基地建设之中,把“管理”与“经营”二者有机“合成”取得实训基地整体的最大效益。这里的“经营”有别于一般意义上以营利为目的“经营”,主要指精心地运作和管理基地。通过更高的人力资源投入,促进自我研发,保持基地的持续发展。经营思维主要有以下特征:
        首先,在基地的资产经营中积累资本。高水平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多元投入,这既是产教结合的要求,也是基地实现规模经营.扩大实力的内在需求。可以按照学校与企业一体化的模式建设基地。学校与企业各有各的资源优势,就企业而言,他们最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学校的强势资源有:优质学生资源、员工培训、基地的冠名权,技术服务等。只要项目选择得当,市场化运作,双方的责任与权利明确,产权清晰、营权明晰,在基地的建设与运营上校企可以成为互惠互利、相互依靠的战略伙伴。也才可为建成“学场+工场”或“套间式”技术中心打下雄厚的资本基础。
        其次,在基地的市场经营中增值资本。效益基地的内涵式建设必须围绕生产服务,走向市场。实现资源再生,成本最小,效益最大。市场的服务路径主要有二种形式:一是企业主导服务。在一票否决的前提下,可通过股份、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经营基地,按照企业模式运作,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的技术实践,教师在服务实践中初步掌握生产制造技术,学生的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提高。二是“订单式”服务。开放校内实训基地,学校利用师资设备、劳动力成本和质量监控优势,承接企业产品订单,开展产品加工,使正常的材料、能源消耗转化为产品的价值,由原来的单纯的消耗性实训向生产性实训转化。培养学生生产意识、质量意识的同时,为基地创收。
        第三,在基地的能本经营中生成关键资本。效益型基地的关键资本是实训师资。基地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存在着“教师成功,基地就成功”的循环效应。基地建设实行能本经营,就是通过建设学习型基地,激活有专业技术、有能力素养、有经营水平者效能,以基地为平台,围绕企业技术升级和技术服务外包,以项目为抓手.开展技术研发、技术创造和技术创新等合作。经营能促使师资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不断成熟完善,实现教师水平与基地的共同成长。  
        二、打造特色基地的品牌思维
        品牌与个性是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价值特征。随着基地建设的深入,基地的显性资源条件将逐步趋同,基地品牌成为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资产,成为基地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基地对于塑造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用人单位较高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品牌是体现基地内涵建设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品牌基地所包容的高水平专业师资,仿真或工厂化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技术设备等,全面彰显了基地的实力。品牌是基地取得优势发展的重要手段。品牌作为一种资源,不仅本身具有巨大的价值,而且可以通过有效运作来控制更多的资源。品牌已成为教育政策决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基地可以从多方面获得更多支持,在优胜劣汰中取得优势地位。品牌是基地质量增值的重要方法。品牌基地代表的品质和特征产生品牌价值,对于基地长久质量的提升是一种文化压力,有利于基地质量的增值。
        塑造基地品牌通常有以下三种途径:
        在特色中打造品牌。品牌的支点是特色,内涵型基地建设一定要树立特色思想。按照“人无我有 (错位发展)、人有我优(内涵发展)、人优我强(竞争发展)”的要求,区分不同地区产业的区位优势。通过认真梳理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技术链,寻获相应的基地的个性与特色,形成同类基地竞合下的错位发展,有序竞争。
        在经营中塑造品牌。品牌的生命是质量。质量必须靠科学监控、责任经营来保证。品牌基地质量监控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是保持品牌稳定的关键。加强品牌基地质量控制要善于从IS09000、5S等现代理念中汲取营养,从实训课程的开发,实训项目教材的健全,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人手,建立基地的实训质量控制模式。
        在共享中成就品牌。品牌基地拥有的品牌资源为学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课题研究,国际职教合作与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特别在科技应用研究和成果孵化的过程中,实训基地可成为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实训基地应充分利用多学科、多专业的优秀教师,以及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各种仪器设备,成为技术成果的孵化器和技术产业的发源地。通过社会服务与共享,体现品牌价值,在职教富民中成就品牌。
        三、构建品味基地的文化思维
        内涵型基地建设的核心是文化力。实训基地文化是结晶在基地品牌中的运营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观念形态以及行为的总和。它不是设备本身,而是设备与人和谐体现的人文精神;它本身不是质量,而是基地运营中体现出的质量意识;它本身不是服务.而是凝结在基地开放与共享中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艺术。注重文化与基地建设的有机融合,是基地品味的时代内涵。
        营造基地环境文化。即结合基地基本建设,形成具有基地自身风格,体现企业文化特色,融合现代技术文明的建筑和环境。
        其一,营造基地的企业文化,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与职业氛围,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二,建设基地的技术文化建设。技术文化是凝聚在基地设备、劳动对象中的文化因素。基地的典型特征是技术,而技术从来不是单纯的物质力量,而是一种由设备与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精神因素共同构成的、统一的文化整体。追寻基地技术的文脉,让设备说话,让技术历史成为学生探究的愿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技术情感.而且是学生今后从事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的最初蒙动。
        创新基地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是基地管理文化系统的关键,只有通过合理的制度文化,才能保证基地技术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协调发展。基地运营中贴近企业管理模式,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包括与基地相关的生产管理体制、安全操作规程,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技术规程、质量管理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例如:组织机构中参照企业的模式设置教师与学生干部岗位,并参照企业的模式结合学校的特点进行绩效考核,激励学生与教师。 
        培育基地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基地文化系统的主导,它保证和决定技术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发展方向。精神文化表现在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情感气质之中,难以用文字、符号或程序化的组织活动显现于外。这种精神文化就构成了基地最为核心的品格特征。精神文化是历史的传承,没有传统就不可能有文化的沉淀。所以,基地在重视直观、有形的环境建设和创建制度文化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的培育,通过长期的积累,逐步形成具有基地特征和鲜明个性的精神文化,形成基地品格。
        内涵发展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型发展。基地经营思维、品牌思维与文化思维的实现过程中。师生共同实践、共同创造内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基地建设逐渐回归到成长教师、发展学生这个本质使命上来。这不仅是对基地发展内涵的重新定位,也是对基地发展内涵的重新发现。
      
    (原载自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上一篇: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